平安中原
近日,有网友通过微博爆料称,有人通过一款熟人间网络借贷平台提供“裸条放款”,即进行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替代借条。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放贷人以公开裸照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为手段,胁迫借款人还款。
今年4月,教育部与中国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对未经批准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和个人要依法处置。然而,校园借贷乱象依然频频发生。
高息贷款蔓延大学校园
“无担保、无抵押,当日放款”。在一些大学校园内、微信朋友圈、QQ群里常见此类诱人的贷款广告。借贷公司声称手续简单,无需任何抵押就能放款,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
在穿梭于哈尔滨江北大学城的公交车上,几乎都贴着“只需学生证,便可放款”的校园借贷广告。记者通过广告联系到一位杨姓经理,询问如何贷款,对方告知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和一张银行卡,再留下老师、同学的电话即可。
如此简单的贷款程序让不少大学生选择隐瞒父母、借贷消费。“有时候买个手机,四五千元,就可以找他们(借贷平台)借,很方便,反正身边找他们借钱的同学挺多的。”在哈尔滨华德学院就读大一的小郑(化名)说。
“裸条放款” 校园借贷市场暗藏猫腻
随着校园借贷的蔓延,借贷广告频出新招,从起初的“无担保、无抵押”变为触目惊心的“拍个裸照,立等可取”。之前所说的“裸条放款”,就是通过一款熟人间网络贷款平台提供的。
而这里所谓的“熟人”却可能根本互不相识。由于某些网络借贷平台只允许“熟人”间的借贷,因此一些需要借款的学生和出借人在QQ群里私下谈好借款数额、还款日期等条件后,在借贷平台上互相添加为“熟人”完成借贷流程。
这种假熟人的借贷关系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利息,甚至是高利贷。校园借贷的利率普遍较高,周息从5%到30%不等。由于借款人缺乏足够的还款能力而导致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此前湖北一名大学生去年10月贷款3万元,利滚利越滚越高,到当年12月债务滚到了70多万元。还有不少大学生因为在多家借贷平台“借钱拆补”而导致资金链断裂。
校园借贷乱象为何频发?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他们对一些商品和服务表现出超前消费的需求。但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主要靠父母提供,超前的消费需求不一定能得到满足。”某律师说,校园借贷正是利用学生这一需求,设下高利贷、利滚利、“裸条放款”等陷阱,而大学生刚离开家庭,单独进入大学生活,风险防范意识、风险甄别能力比较薄弱,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坑”中。
目前针对校园网络借贷方面没有一套严格的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监管处于盲区。尤其当校园借贷行为一旦转变为线上接头、线下交易时,监管就难上加难。
完善法律法规 为校园借贷“保驾护航”
大学生一旦卷入校园借贷乱象,首先应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年利率不能超过24%,若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超过36%,则超出部分将被认定无效。
此外,裸照不是物权,不能作为抵押物。第三方平台若将他人裸照进行传播,等于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心理专家建议,“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在平时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增加金融素养的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
(来源:河南网警)